新老吉角村的对比,很有说服力。老吉角村海拔近4900米,曾是拉孜县海拔最高的村庄,在1月7日的地震中几乎被夷为平地;而上海援建的吉角村易地搬迁项目,在地震中受损却非常轻微,全村37户143位村民无一人伤亡,甚至玻璃都没碎一块。检测显示,它是该地区目前最为安全的建筑。
同日,拉孜援藏医疗队结合“组团式”医疗资源龙门国际APP,在秋古村现场设立临时义诊点,为受灾群众提供外伤处理、传染病诊疗及心理疏导服务,并免费发放相关急需的药品。
根据原定计划,吉角村四期易地搬迁项目将于今年6月开工,2026年中交付使用。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为帮助在地震中遇困的秋古村村民尽快从临时帐篷板房中搬入新居,上海援藏拉孜小组决定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吉角村四期易地搬迁项目于1月15日启动,结合天气温度和施工环节的科学匹配,紧抓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预计今年12月可实现搬迁。
12日地震震中区域的秋古村,位于拉孜县西南部,与老吉角村分列同一山脊的两侧,且位于地质灾害多发带,属高苦难危地区。全村常住人口18户81人,在1月7日地震中,秋古村遭受的地震烈度仅次于震源中心。
在1月7日日喀则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发生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汤朔宁立即组织一支4人团队赶赴重灾区,此行目的是对灾后房屋受损评估,并为重灾区房屋重建规划提供适合当地的解决方案。在拉孜县城杨浦路上的吉角村,汤朔宁找到了答案,他激动地说:“之后的灾民房屋建造标准,可以参考吉角村给我们留下的经验。”
5月12日,5.5级地震发生后,上海援藏拉孜小组组长宫爱如立即带领援藏干部人才赶赴震中秋古村开展救灾、义诊及慰问工作。在秋古村,上海援藏干部们向当地干部群众详细了解震后情况和震区村民生活状况,并给村民们送去急需的生活用品。此次深入震区,上海援藏干部们也为秋古村的顺利搬迁,与村民们近距离进行了沟通协调,确保该项目高效推进,建成后的秋古村新址将彻底改善该村村民的生活环境,极大提高居住安全性。
5月12日5时11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境内发生5.5级地震龙门国际APP,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拉孜县芒普乡秋古村(即北纬28.91度,东经87.54度)。目前,秋古村已被纳入今年拉孜援藏重点工程——吉角村四期易地搬迁项目。